查看原文
其他

大火的《山海情》,执拗的白校长!我们身边就有!

河南校长 2022-12-05


近日,被观众称为“土味扶贫剧”的《山海情》圆满收官,赢得广泛好评,很多观众表示“23集根本就不够看”。没想到一部主旋律的“土味扶贫剧”,竟能让人如此欲罢不能。



该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,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,在福建省的对口帮扶下,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移民搬迁,不断克服各种困难,探索脱贫发展办法,将飞沙走石的“干沙滩”建设成寸土寸金的“金沙滩”的故事。


在这部剧中,人们看到了真实的人,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气息。令人感触最深的,除了精明能干的马喊水、坚韧朴素的李水花、脚踏实地的扶贫干部马得福……还有那位深山里一心想着孩子的乡村校长白崇礼。


有网友表示,所有的眼泪,都给了祖峰演的白崇礼,因为他的无私,也因为他的“反抗”。



扶贫先扶智唯有教育才有未来


白崇礼是西海固涌泉村小学的校长。年轻的时候,他去涌泉村支教。后来,因为舍不得那里的孩子,干脆在那里扎根。在众人眼中,他是儒雅温和的“白校长”,平时沉默寡言,对谁都很和气。可就是这样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,却可以为了学生们的光明前途,“得罪”家长。


最开始,是一个叫海春玲的学生,被父母送去南方打工。按规定,年满16周岁,才可以出去打工。可海春玲连15岁都不到。为了出去,她的家长谎报了年龄。白崇礼知道后,去做家长的工作,告诉家长,孩子是读书的好材料,继续念书,将来会大有出息。



可家长不听,觉得读书无用,打工来钱快。白崇礼只好拿出“杀手锏”——他说孩子不满16周岁,就是不能出去打工。海春玲暂时留住了。


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又有几个不满16周岁的孩子要出去打工。白崇礼就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,挨村挨户去家访。结果可想而知——白崇礼受尽了冷眼与嘲笑。




白崇礼阻止了一年,阻止不了一辈子!这引出了关于“上学真的有用吗”这一话题的大讨论。就像海春玲家长及村里那些想让孩子辍学打工的家长们说的话一样:“教师阻止孩子出去打工,就是为了陪教师!”多少无知的家长耽误了自家孩子的前程却仍不自知?

 

“退学不是结束,退学是开始啊。往后的命运,全由不得自己掌握,嫁什么人,过什么日子。”白崇礼说。


一时的利益与一辈子的命运,哪头轻哪头重?他们拎不清……只有白崇礼一个人,坚定不移地站在“必须念书”的阵营里。


舍弃一切只为了心中的理想教育


白崇礼曾写了无数封报告给教育局,终因经费紧张,一直没批下来。他没办法,安分守己了一辈子,活到50多岁,却做了一件“糊涂事”——把福建工厂捐的电脑给卖了。他知道这件事犯法,还要受处分,但为了孩子、为了教育,他赔上了自己的光明前途。



他心里头,一直有两块大石头。一个是校服。村小学成立了好多年,孩子们连个像样的校服都没有。恰好镇上要举办合唱比赛,他想让孩子们穿得体面,高高兴兴去参加比赛。还有一个,是操场。他们村小学的操场,坑坑洼洼的,尘土飞扬。


白崇礼不忍心让孩子们每天“吃土”,于是一咬牙一跺脚,把电脑给卖了。卖来的钱,给孩子们买了新校服,还修了操场,他心里的两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下了,可他也因此被罢免了校长的职务。



他不后悔,也无怨,因为“牺牲”了自己,改善了孩子们的教学环境。白崇礼的所有努力都没有白费,后来教育局下发通知——凡在校学生,无论年龄是否满十六周岁,一律不许辍学打工。他终于,为更多孩子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。



很难想象,如果少了这样一位好校长,那多少孩子,会永远被困在大山里,少了改变命运的机会?


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但学习能使人一生受益


白崇礼用尽一切为山区教育事业而奔波,因为他知道,改变命运的方式有很多种,但学习能让人一生受益。



一、读书,才是改变命运的捷径

白崇礼明白,一个读书的好苗子,出去打工,赚那么一点小钱,耽误的是以后的人生。说白了,他是希望——多一个孩子,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

知识改变命运,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。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,他的视野就会变得开阔,也能拥有更多的机会,他可以轻松地发现限制他的天花板也就只有方寸大,向前走一段,头顶就是广阔的天空。


人生的路有很多条,除了念书,还有许多方式可以走向“成功”,但无论怎样的路,都离不开知识。尤其是在变化速度已经超乎想象的今天。


所以,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读书的重要性。因为学习虽苦,却是改变命运、通向幸福之路的最佳捷径。

二、告诉孩子,真正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

在这片黄土高坡上,有骑着自行车为扶贫事业奔走的村干部、有苦命却一直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农村女性、有充满人文精神和浪漫情怀的乡村校长……他们每天都在都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。


现在很多孩子的家庭环境很好,基本不愁吃穿,想要的东西和生活也能轻易达到,这就让一些孩子轻视了努力的价值。
作为家长需要为孩子设定一些规则,比如想要的东西,靠通过做家务、考试等去赢取,不要为他们包办所有。三、提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不一定是禁忌

每个人成长过程中,都有一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在陪伴。有声音说不要再说“别人家孩子”,会伤害孩子的幼小心灵。


其实,恰当地说“别人家孩子”,未尝不可。但不要只说“别人家孩子”的结果有多好,要告诉孩子“别人家孩子”有多努力,告诉他“别人家孩子”用了哪些方法,告诉他“别人家孩子”也有挫折。




白崇礼的故事,不是杜撰。他的原型就是许许多多扎根乡村、“牺牲”自己、照亮孩子的校长、教师。我省镇平县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就是其中一位。



2001年8月,刚刚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回到母校黑虎庙小学,看着孩子们清澈、渴望知识的眼睛,鼻子陡地一酸。从那以后,21岁的他便在母校留了下来。



他不忘初心,扎根深山,矢志不渝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。他爱岗敬业,学校师资紧缺,他潜心钻研每一门课程,苦练教学本领,千方百计上好每一堂课。他无私奉献,寄宿学生多他学缝衣做饭,学生家庭困难他慷慨解囊,山区不通车,他用扁担把学生教材和学习用品挑进大山,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照亮山区孩子求学之路。


对于偏远山村来说,每一所学校就是一堆火,每一个老师就像一盏灯。除了张玉滚,还有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、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协德乡完全小学校长拉姆、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大元村大园小学校长张建华、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落松地小学老师农加贵……无数个像白崇礼一样的乡村校长、老师,奉献着自己的青春。这些人燃烧自己、点亮别人,平凡又伟大。



习近平总书记说过,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


致敬那些“牺牲”自己

照亮孩子未来的校长、老师

他们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了不平凡的成就

他们用心灵陪伴心灵

用青春点燃青春

用梦想照亮梦想

他们不变的初心

更让人热泪盈眶


这些人

平凡又伟大


来源:中国网教育频道



推荐阅读



◆ 葫芦、萝卜、白菜、粉条,还有鸡……这些竟是期末奖品!


◆ 管好手机!教育部发文,千真万确!


◆ 寒假来了,这组动图让孩子宅家也能强起来!


告诉我,你在看↓↓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